“缺斤短兩”自古就被視為經商者最可恥的行為之一,但近日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網(wǎng)上出售的遙控電子秤也變成了一些不法商家缺斤短兩牟取暴利的工具。據(jù)調查發(fā)現(xiàn),在20米之外,可以用遙控裝置為電子秤上貨物按比例增重,最多可增重一倍。根據(jù)國家相關規(guī)定,在最“寬松”條件下,1公斤商品誤差也不能超過20克。
通過遙控裝置便能將電子秤上的貨物人為“增重”,如此公然為缺斤短兩提供“便利”、助紂為虐式的所謂“遙控電子秤”,不僅十分“缺德”“可恥”,事實上也已涉嫌違法。此舉不僅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涉嫌構成消費欺詐,同時也明顯違反了《計量法》,如依據(jù)該法,“制造、銷售、使用以欺騙消費者為目的的計量器具的,沒收計量器具和違法所得,處以罰款;情節(jié)嚴重的,并對個人或者單位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刑法有關規(guī)定追究刑事責任。”
制造、銷售、使用上述這種“以欺騙消費者為目的”的遙控電子秤,不僅可能涉嫌民事上的消費欺詐,需要承擔民事侵權賠償責任,而且還可能進一步涉嫌刑事犯罪。遙控電子秤的制造銷售者,可能涉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
依據(jù)《刑法》,“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即可能構成“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而被故意破壞了計量準確性,可以人為“增重”的遙控電子秤,正是“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而對于遙控電子秤的使用者來說,故意缺斤短兩、欺騙消費者,同樣也可能涉嫌構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方法,騙取公私財物”的刑事詐騙。
盡管遙控電子秤的違法犯罪性質顯而易見,但在現(xiàn)實中,要想嚴厲追究這些假冒偽劣行為,以儆效尤,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依據(jù)現(xiàn)行《刑法》及相關司法解釋,無論“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還是“詐騙罪”,事實上都是存在以一定犯罪數(shù)額為前提的入罪門檻的,如前者需要“銷售金額5萬元以上”,而后者“詐騙金額3000元以上”。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這樣的入罪門檻,顯然不太能輕易達到,如消費者在日常生活購物中,即使遭遇缺斤短兩,損失一般也不會達到3000元之多。
這意味著,對于網(wǎng)上銷售的遙控電子秤,以及借此進行的各種缺斤短兩行為,即使被發(fā)現(xiàn)、被查處,更現(xiàn)實可行的處罰恐怕只能是民事索賠、行政罰款,而不大可能涉及最嚴厲的刑事追責。反過來看,這樣一種難以追究刑責的現(xiàn)狀,恐怕也是長期以來類似缺斤短兩假冒偽劣現(xiàn)象屢禁不絕的一個重要背景。